自2013年5月1日《电子招标投标办法》正式出台到现在已经5年了,电子化招投标到底能带来哪些新的实用变革呢?
1. 优化甲乙双方沟通环境
这里是指代理机构和招标方在招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环节,作为代理机构在合同范围内对招标项目进行运营,不管招标方懂不懂,各个关键节点都是要向甲方进行沟通确认,这个往复过程通过线下的接触繁琐而迟缓。
电子招投标平台可以为两家企业搭建一个基于招标项目的OA平台,业务交互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2. 统一各类招标公告发布媒介
目前政采、机电和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公告发布都规定有各自的指定媒体,各省市地区可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还有指定发布媒介。
电子招投标系统搭建完成后,全国全行业信息可以实现共享,你在系统内任意一个信息平台或者交易平台发布的信息都会同步到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不会再存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项目需要分别寻找指定的媒介进行发布。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发布的《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第七条指出,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公告和公示信息应当在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或者项目所在地省级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核验发布。第八条指出,所有发布媒介应当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按规定及时交互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并与相应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 远程异地评标更加放心
随着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推进,会逐渐形成全国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并通过远程评标技术,完成全地域异地同步评标,不再需要代理机构去提供专门的开评标室。
平台将会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评标过程及评标结果的公正性进行评估和检测,而监管平台也可借助平台的数据同步,时时对交易平台产生的数据进行监督检查。
恶意低价中标、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都可以通过对所有投标数据的分析准确给出相应反馈结果,而且系统又会通过招投标数据的积累不断完善数据库,形成大数据精准分析,违规行为将无所遁形。
4. 电子文件摆脱储存难题
为了后期的审查和调用,招标文件一般要完整存档15年,而未中标的相关资料也需要存档6个月左右。随着项目的积累,这些纸质文件将面临严峻的储存和保管问题。不仅要占用独立的空间,还要有专门的保管办法防止意外受损。
而电子招投标采用的数据电文形式,只占用网络存储空间,并在多处服务器进行加密备案,随着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数据安全性也越来越高,发生意外的概率要远低于库房储存。并且无纸化也更符合企业的利益需求。
《征求意见稿》第十条指出,发布媒介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发布招标公告和公示信息的数据电文不被篡改、不遗漏和至少10年内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