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技国际经贸发展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开展电子招投标建设的企业,是全国首批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试点单位。公司信息技术部经理徐晓东全程参与了电子招标平台的建设工作,可以说是公司电子化招标的见证者,在这个过程中切身体验了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因此对电子招投标有了一份深入的思考。
说起中航技电子化的历程,说起他们的平台,徐晓东语速飞快,滔滔不绝,言语间透露出业务的谙熟和职业的热爱。尤其是对电子招投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徐晓东有着一个从业者的真切感受和系统思考。他认为,当前电子招投标领域存在三个短板,要想进一步推进电子化招投标,必须补足短板。
CA数字证书
徐晓东认为,要全面实行电子化招标投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招投标过程中电子化身份的合法认证问题。目前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进行CA数字认证和使用电子签章,可以在招标人招标、投标人投标、评标专家评标等电子招标投标流程中,实现现场签字确认的效果。可靠的CA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也必将成为招标投标过程中资料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企业怀疑或者不认可CA身份和电子签章的法律效力,还是习惯于见人见字见章。”徐晓东说,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推进,这种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还没有被完全认可,尤其是在重大合同、重要项目上,大家更多的还是相信眼见为实。还有的企业担心网络安全问题,怕身份被黑客盗用而拒绝使用CA数字证书。另外,再次办理认证、发布电子签章和获得电子签章都需要在系统、制度上进行较大的调整,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导致成本增加也是阻碍CA数字证书普及的一个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徐晓东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政府、机构一起努力,积极推行CA互联,从安全性、合法性、便捷性等方面打消大家的顾虑,让CA认证、电子签章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其次,降低认证和颁发签章的成本,让企业用得起,愿意用。
电子招投标应用比例
目前,电子招投标的应用比例还不高,徐晓东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从内部来看,一是企业缺乏用互联网思维思考业务的人才;二是电子招投标系统建设的投入较高;三是企业不具备推行电子化招标的物理环境,比如信息化建设、制度等软硬件环境。
从外部来看,一是电子招投标的应用不像OA、HR等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那样,只是企业内部人员使用,电子招投标的应用,需要企业、业主、投标人等多方配合,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推行都会遇到困难。二是电子招投标是将复杂的线下业务电子化,进行线上操作,而投标人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应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三是投标人对网络不信任,担心电子化手段会造成标底泄露,不愿意参与。
“在电子化招标的推进上,我们认为应该把电子化招标当成一个系统的一把手工程,自上而下进行推进。”徐晓东建议,在投入方面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建平台、联合开发、租用等多种方式。外部环境上,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予以政策支持,创造有利于推进电子化招标发展的政策环境。可以考虑树典型、推先进、政策支持等方式,多宣传多灌输互联网+理念,在行业内形成电子化招标的浓厚氛围。给积极推行电子招投标的企业一定的政策倾斜,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运营,依靠电子招投标的运营收入来降低开发、维护成本。试点单位应该努力提高软件的易用性,对于某些制度化、模式化的操作,试点单位应该统一流程。行政监管机构应该扶持试点单位开展培训工作,提供有关技术、人员、场所、政策等支持,吸引投标人积极参加培训,同时在多方面积极灌输电子招投标理念,逐步取消线下操作。
数据交互安全
按照《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三大平台应该分离建设,互联互通。当前,在系统对接、信息交互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模糊地带。“这里面可能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标准问题,政策上应该有更加清晰的要求,哪些要对接、数据格式如何要求、传输什么内容等,”徐晓东一一列举说,“交互传输的一些数据资料,对企业来说有很多属于商业秘密的范畴,如何确保这部分信息的安全也要考虑。”
徐晓东认为,从目前的技术规范来看,实现数据的交互不存在问题,更多可能是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放心全部开放,因此要确保数据的真正交换,就要让企业看到,我能通过交换数据得到什么。应该明确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监督平台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企业在共享数据、信息的同时,自身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随着电子招投标全面实施,数据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战略性资源,企业在与公共服务平台和监督平台交互数据的同时,肯定要考虑自身战略性资源的安全,应从政策上对这些问题加以明确和保护。
虽然在电子招投标的实践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徐晓东对电子招投标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他认为电子招标投标必将给行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而且这一天不会很远。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及原文链接,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