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动向
前不久公布的《上海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草案)》引发关注,在强化招标人权责的基础上,这个办法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几年前肇始于深圳的为招标人扩权增责之举,正在成为发展趋势。强化招标采购方的权利和责任,确立其核心地位,在各地出台的政策中已经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2011年,深圳开始“评定分离”尝试,拉开了招标人扩权增责的序幕。
在政府采购领域,强化采购人主体地位和责任的努力也在积极进行。2015年施行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对此进行了完善,进一步强调和凸显采购人的主体地位和责任。各地出台的政策,也都明确和细化了采购人的主体责任。今年上半年,青海、河北等地推出的政策对此都做了重点规定。
《上海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草案)》,除了借鉴深圳“评定分离”办法,在分类监管、强化招标人权责、简化招标流程等方面都有不小突破。
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今年6月30日前将经清理后拟定的本地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发的现行有效招标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未列入目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作为行政监管依据。
那么,这项工作完成情况如何呢?
我们掌握的情况,完成这项工作的不超过五个省市,它们是:北京、山东、贵州、河北。虽然给出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格,查找起来也不太方便,但毕竟有所行动,聊胜于无。
其实,实行目录管理只是七部门《意见》中的一项任务而已,其他任务还有建立定期清理机制、推进信息公开、完善规定审查和后评估机制等,目录管理完成到这个程度,其他任务恐怕也不能乐观。可以说,清理和规范招标投标有关规定仍然任重道远。
在信息化的今天,触及灵魂、触动利益的最好手段恐怕还是公开化和信息化。借助于信息网络和电子招投标三大平台,既可以把清理规范招标投标规定的过程公开,也可以把清理规范的结果公开,把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的监督,让拖延、阻挠清理规范工作的做法难以得逞。
我们希望,下一次拉清单的时候,清理和规范招标投标有关规定这项工作能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近期,学校塑胶跑道质量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网站刊登有关负责人的问答表示,教育部要求立即叫停在建和拟建的塑胶跑道的继续施工,重新对其招标过程及相关合同进行审查,进一步明确质量与安全要求,在确保施工质量万无一失的基础上方可继续施工。
1.教育部将协调国家有关专业部门和标准研制部门完善相应的标准,加快修订过程,实行强制标准,增强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强制性,更加体现学生健康优先的原则。
2.协调有关监管部门加大对塑胶跑道的生产过程的监管,进一步明确教育、体育、住建、环保、卫计、工商、质监等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多方联动、各司其职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防止生产过程的监管缺失,确保提交给教育部门或学校的塑胶跑道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3.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要求,与生产企业签订体育场地建设合同时要强调质量标准要求。在招标过程中要选有资质、有信誉且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能简单以价格作为最主要的竞争指标。同时,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场地建设方案,根据经济条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方案,不要将塑胶跑道作为唯一的选择。
4.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教育部门和学校有关人员在体育场地建设过程中,因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造成体育场地设施不符合质量标准甚至“有毒”的相关责任人,要坚决予以严肃查处,决不手软。
二、平台动态
5月30日,安徽省首个全流程电子化省级政府采购项目顺利完成。该项目的实施,打通了从采购项目预算编制、计划申报、任务书下达到供应商投标文件制作、报名以及开评标、中标公告发布、履约验收、合同上传、资金支付等电子化操作的全流程,标志着安徽省级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应用迈入新进程。
今年以来,安徽省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采购监管办)精准发力推进省级政府采购改革,全力开展电子化应用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财政内网+财政一体化平台”“省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监管平台”“互联网+咨询交流服务平台”(“三网三平台”)的建设应用,努力实现“互联网+政府采购+服务”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