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集

对全国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专网建设的思考

  • 来源: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 时间:2015-08-06

北京市建设工程发包承包交易中心  马占祯

  引言:《电子招标投标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把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按功能定义为“三大平台”,即:市场化的交易平台是基础,公益化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枢纽,行政化的行政监督平台是保障。

  国家发改委【2014】1925号文件为落实《办法》对现有系统规定了整合改造、建设运营的时间表并强化了工作主体的落实责任。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将于今年9月上线,这标志着全国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建设进入实质性开始整合运行阶段。那么下一步在第二批交易平台试点的过程中全国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如何有序整合建设呢?

  为此,课题组对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网络建设提出一些有待成熟的认识和意见。

  关键词:电子招标投标网络搭建共建共享合作共赢

  一、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网络需求

  以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搭建:运营机构在“三大平台”之间、招标人在三大平台之间、投标人在三大平台之间、评标专家在三大平台之间、监察部门和监督机构在三大平台之间、三大平台与电子政务系统之间的安全有效的网络体系。

  满足:1、招标人在全国范围内抽取评标专家并为评标全过程在线服务。2、投标人投标文件安全顺畅的在线投递。3、评标专家远程异地在线评标。4、监察部门和监督机构在本地能够实时有效监控异地评标专家的评标活动。5、交易场所服务人员通过交易平台为电子招标投标提供全程在线服务。

  二、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网络现状

  招标人、投标人基于互联网登录电子招标投标系统远程提交有关数据电文,并持有关资料到“一站式”大厅或指定地点现场确认;招标人、投标人现场开标并电子签章确认;评标专家进入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评标;招标人监察纪委、驻场监督部门在交易场所监控室监督。

  市场企业主体已在全国范围市场化,与交易有关的数据信息还是地域性的信息孤岛不能共享,现场开标签名,评标专家本地项目在本地交易场所评标,招标投标监督部门驻交易场所监督。这种招标投标布局的链路不可能形成网络体系,公共服务平台系统也不可能实现数据信息枢纽的作用。

  这种现状的链路是互联网与内网或专网的结合,如下问题还有待通过全国一体化的网络搭建来加以解决。

  1.投标人跨省市在线提交投标文件时间长且无安全保障。经个例询问相距150公里70兆文件上传需4个小时。否则,只能到交易场所现场公用的设备上去上传提交。

  2.全国跨地域、跨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还未能实现。一方面导致假数据信息和证书类没有核对依据;另一方面投标文件包内的电子文件只能是对纸质文件的电子扫描件,不仅制作繁琐复杂、文件包体量大传输非常困难、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使得评标功能模块智能化受到局限、如此积累的数据信息也难以统计分析挖掘使用。

  3.提高获取文件的速率只能靠本地的缓存服务器,这样的话对网络维护的专业化程度和问题预警机制难以简单化、优化和降低成本。

  在全国范围内要做到远程开标和异地评标,发挥全国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的信息枢纽作用,保障全国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安全有效运行,没有一个安全顺畅的“信息高速公路”专有网络体系是万万不可能的。

  三、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网络设计

  全国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网络结构:各城域网—干线—各城域网。

  与各城域网相连的干线网络由国家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提供,并形成与各城域网互联互通的专有网络体系。

  干线带宽独享1000兆,各城域网带宽根据本地项目量和标书技术及标书包大小文件、结构化程度酌定。

  与干线网络相连的各城域网由设区的市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建设管理,在满足形成本地域交易场所体系链路需求的基础上,基于干线按规则通过本地公共服务平台给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规定的数据信息。

  通过干线形成的全国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其数据流转规则是:设区市的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信息经本地城域网由下而上集中再直至流转到国家公共服务平台集中,分散遍布全国各地的交易平台应直接从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分享数据信息。(这种数据流转规则可称为“先集中后分享“)。

  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实时性建立机制性保障并各负其责担当责任。

  四、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组网规则

  (一)共建共享与合作经营相结合

  城域网由各设区市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建设管理。干线网络由国家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负责建设管理。按需求范围经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网络而形成的大数据资源和利益按协议经营分享。

  (二)专业服务与整体维护相结合

  由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采购链路运营商产品,联合搭建服务于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专有网络体系,并联合组建网络维护机构,建立7x24x365快速反映的维护机制。

  (三)购买服务与增值服务相结合

  由政府购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搭建的干线网络和各城域网,按照政府主导、共建共享、公益服务的原则实施。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立足于大数据资源的核心优势可开发增值经营服务,保障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建网方案

  总目标:以国家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搭建满足全国“三大平台”运行的全国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专有网络系统。

  项目部:由国家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牵头,设区市的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采购中标的链路供应商有关人员组成项目部,并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拟方案:在现状通讯管道干线基础上,以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为圆心,从选择的几个城市(北京、西安、南京、武汉、成都、广州)试点开始,按时间表再逐步扩展到以7个行政地区的中心城市为半径的范围内,最终搭建完成途经各省会城市千兆传输通道环形网络(详见附图)。

  (光线链路供应商试点城市报价为:如北京至广州33万元/年)

  时间表:2015年12月1日,完成已选定的试点城市的干线链路,并整合接入到涉及城市的城域网。

  2016年第一季度完成剩余的设区市公共服务平台干线与城域网对接。

  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对全国公共服务平台系统专有网络试运行,检验“三大平台”整体试运行的效果,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整个体系的运行及规则。

  2017年1月1日开始,按国家发改委1925号文件精神和要求,全国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全面运行展开。

  六、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网络保障

  安全可靠的保障组织。这个组织是在合同协议法律文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全国电子招标投标网络建设近期、中期和长期建设及保障的使命,直接隶属中招公司协调管理。其组成既有专业化的网络技术人员,又有集约整合能力专家级人员;既有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奖惩机制、巡检制度,又有适时征询用户意见的常态管理,培养成一支能全天候完成保障任务的顽强队伍。预警反应信息要快,接收处理故障要快,在线巡检和实地巡检严谨到位,有切实可行的网络维护等级行动预案。

  智能预警式网络平台。全国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xx个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使用国家统一开发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软件系统,同时,增加开发问题预警模块,具有自动发现问题、在线处理问题、实时预警提示的功能。把因网络问题产生的影响或风险最小化。

  备线备灾性物理机制。发现线路物理损坏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的,能够使用备线及时调整;为异地灾备系统提供有效的链路保障,为保障数据不丢失、业务不中断、遇灾(自然灾害或黑客攻击)无损失提供可靠的服务。全国可选北京、西安、南京、武汉、成都、广州为备灾(数据备份和应用备份)地点。

  市场化+公益性交互发展。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需要一定成本投入,全国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基于专有网络带来的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资源也是很有吸引力的。网络建设采用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很快实现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网络建设,发挥全国公共服务平台数据信息枢纽功能的核心作用,而且为国家电子招标投标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市场基础,公共资源交易累积的大数据资源将是公共服务平台运营机构发展的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