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讨论

互动讨论

  • 来源: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
  • 时间:2015-08-07

  主持人:各位领导、专家、同行听了一天精彩的发言,相信各位都交流不少了,同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欢迎大家畅所欲言,现场解答不了的,我们可以回去研究再给大家回答,有关法律规定政策,标准计算机专门采购业务的集合等等,欢迎大家踊跃抓紧时间。

  提问:今天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应该说咱们台上坐着几位都是项目的功臣和设计师,我们说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上午发言时间太短了,第三方交易平台很难做,我们做了十几年,做到今天不容易,我们遇到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交易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很多地方平台是不愿意把交易平台分离出来的,从我们第三方的交易平台来看的话,如果我们不能对接公共交易平台,其他的平台我们很难做成。所以,我想让李秘书长谈一谈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这个也是我们公共服务平台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李小林:我先谈一谈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我理解招标投标要电子化,它不是一个电子化的流程那么简单。如果说它要有法的生命力,市场化、专业化是必然的趋向,因为有市场化才有竞争,才会打破垄断,由此才会有专业化的方向。从招投标的交易实际领域来看,它涉及到各行各业。

  因此,各个行业都有专业的差异,如果我们是讲一个平台打天下,它必然是简单化、流程化,这不是我们希望的。通过,电子化要解决很多招标采购当中复杂的专业问题,这些专业问题的支撑需要有一个专业化的平台。

  因此,招标制度的设计基于一种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对于传统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都是采用一个平台,但是,有很多的功过资源交易平台为了适应各个行业同样也分板块和专业。另一个问题是公共资源自己有交易平台。

  市场主体我们没有发展的空间,这就是我们所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开放,需要公共资源交易中新信息的开放,支持市场化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大家有一个共鸣的局面。

  所以,这次电子招投标试点当中有一条标准,交易平台希望取得地方政府和公共资源的支持,要对接行政监督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然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又要欢迎我们的市场主体交易平台介入对接,这个过程不是很快,但是目标方向是明确的。

  因此,这个方向下各自按照各自的职能定位去协同,这是我们互联网+采购的目标。

  赵成峰:刚才李秘书长已经介绍了,我们原来电子招投标系统的架构就是三平台的功能共享整体的设计,这个设计我今天上午听了一上午的讲话、致辞系列的发言,我认为从目前行业的反应或者部门的反应来说,至少我们现在三平台分离的架构还是符合行业发展的实际。

  同时适应当前互联网+招标采购新趋势的要求的话,因为互联网这种发展更多的是专业化、经济化的发展,我们招标交易平台为什么要专业化的方向,也契合招标采购与互联网+新的趋势。

  在实践操作层面或者从执行层面,我们还是要坚持市场化专业的方向大力推进交易平台的市场化。

  从具体的实施路径上,第一、我们在制度保障上,我们电子交易的办法确定三平台分离基本的架构,以及交易平台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基本的原则,我们在03年7月份真的存在着一些乱向,也要避免行政垄断。

  紧接着我们到14年8月份的时候,我们又进一步来规范系统运行的通知,核心就是系统的架构进一步的重申,然后规范,来促进三台分离。

  当然,还有一个,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政策的引导或者电子招标试点,就是来证明我们现在的系统架构在实践当中也是符合实际的需要,也能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前端的时候,我们批了深圳、昆明作为兽皮的电子招投标的试点,除了自己的交易平台也逐步向市场化交易平台共享。

  我们深圳、昆明启动这项工作了,今年7月份专门发了一个通知,就是在深圳和昆明的基础上又拓展7家国家电子招标,我们最终的标准是打造一个体制机制的环境,我们要给予系统的架构,避免行政垄断,而且我们对它特别强调提出你要对市场化、专业化提供开放的断口,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政策导向。

  同时,我们也有组织验收的,我们在一年德试点期之后,我们对各个试点的城市都进行组织验收。谢谢。

  提问:我们代理机构其中有90%的业务是建筑工程领域的,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属地管理的问题。刚才说了各个地方制定的值得都是基于属地的管理,你无从选择,它既是有违法、违规或者不符合我们国家发改委关于开放或者是关于规范运营的这些情况,你也没有办法。

  因为,你不在他那里交易你拿不到施工许可证,只要有人投诉你就没有属地监管。所以,我想中国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属地管理的法规条例还是执行的。那么,这样子的试点以后,什么时候可以由一个国家的规定,也就是说,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

  无论是招标人还是代理机构,只要我合法合规我都可以在不同的地区接受不同的监管。包括我们现在,我们自己有这样的体系,我们把监督口接到你的政府部门去,也不行。

  而且,我们安徽省最近新出台的一个全省的共够资源交易管理的办法和目录,这个目录里面可以这么说,把建设工程和相关的材料包括在里面,而且一定要求在他那进行。

  所以,我想招投标的本质公开、透明、规范是形式,目的应该是结果好,我们最终能够把投资的效率以及项目的实施能够达到我们招标人或者投资的目标需求,这样子的矛盾,我说一句话可能有点过分,现在程序越来越复杂,监管的越来越规范,但是结果越来越不好。

  这样的问题我们也要思考,我们要思考制度的制定或者程序的制定怎么样能够结合我们目标的诉求。

  李小林:顾总问的问题实际上已经表达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是这样理解的,基于传统行动监管体制它的变革要有一个过程,基于互联网信息的共享体系和监管体制没有建立健全,所以,原有的传统监管体制是属地的,点对点的。

  要改变这个现状既是要求依托行政职能转变,同时要依托我们有一个互联网信息共享体系,顾总这个问题确切说明了我们现在基于监理互联网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传统体系有互联网依托,可以倒闭政府去改变。

  在这次招投标制度当中,我认为都是指明方向,也是现实当中一个很典型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有一个过程。

  赵成峰:属地监管跟行业发展阶段有关系,属地监管最核心的是基于对外来的不熟悉,我说白了就是陌生人似的,对于你不了解,所以我不放心。如果我们电子招标发展一定程度的话,你通过互联网能够知道市场主体进入基本的情况也是一目了然的,自然就会让监管部门进入。

  当然,确实也存在着,我们觉得监管部门亟待转变的过程,我们通过互联网+这种历年来推动我们监管部门观念的更新,方式的转变,这是一个关键词,也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专门起草这方面的政策意见,如何落实国务院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一系列的要求,在招标领域,特别是从监管体制创新方面,我们怎么来适应电子化招标或者“互联网+”新的形式,要有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我觉得,我们希望在政策上能够积极的加以引导和规范。

  第二、我们整合交易平台公共方案即将要引发,我们要打破原来属地的管理或者属地的交易,希望要适应新的要求,能够让市场主体,至少跨省内可以自主选择,在逐步的跨区域进行选择。

  而且,我们公共交易平台也广泛征求意见,其实我们的整合理念核心就是平台的整合,平台的整合靠什么?就是信息的路径,这是我们一个基本的脉络。所以,对于顾总提到的属地监管的问题,我觉得解决是有一个过程的。当然,我们也有责任,积极的来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制度的制定来逐步的解决这些问题。

  提问:我提一个小问题,一直以来一个概念的问题,管办不分的问题,或者管办分离的问题。

  我对管办不分是这样理解的,原来传统手段的时候,中心也好,也办一些事情,随着电子化水平的提高,我对办的概念,我理解成为一个是招标人和代理机构办理这份工作,专家办一份工作,投标单位在办一个工作。监管单位和交易中心一个是处在管的层面。

  李小林:这个问题我没有听明白,你的核心意思是想说如何理解招投标交易过程当中的管办不分的问题,这个事情提起来比较复杂,如果说完整来讲,其实招投标里面第一、市场主体是一个当事人的问题,当事人是一个第一个身份。

  第二个是一个服务,包括代理服务,另外一个就是交易中心的服务,从目前来讲交易中心是一个信息的服务,以及综合性的服务,这是两个,一个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一个是市场主体委托代理的服务。

  还有一个就是最后行政监督机构,我们所说管办不分,就是当事人跟监督之间要分离的,这几个主体就是相互分离,保证交易的公正性,各自有各自专业的定位,市场的定位不一样。

  解决管办不分的话从职能上要分离,再一个我们提供的服务也是为了满足最终管办不分而设计的,各自的责任是不相同。所以,这种分离是必然的。

  提问:我们是做软件开发的,近一年以来也接触到很多第三方的机构,兴致勃勃的过来跟我们联系。一些大的代理公司,这些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公司,基本上一算,就把自己的积极性算没有了,我说的算就是商业。

  一个代理公司如果是场外交易的项目有1千个,就算比较大的代理公司了,我们代理公司平均3千的概念,其中2千进场了,其中1千在场外,现在做的项目真正从事实情况来说能交易的就是1千个,尽管做的很好,1千个项目平均的话每个项目5个投标人,一家一次能收400块钱,这是非常不错的。

  很多代理人400块钱都收不到,就算400块钱的话,一年一个平台的营业额总共才200万,现在200万来说,其实是不挣钱的。我分析每年为了检测认证可能花的费用也会有几十万,这么说来它还是亏欠的,时间长来说,第三方做的积极性就不会太高了。

  我自己认为,我们大家说了半天说了一个政策环境,我们现在能够想的话,作为电子招投标的话,也要考虑商业的环节,大家愿意来做这个事情,愿意推动这个事情,而不是说谁做谁亏,如果谁做谁亏的话,大家做的积极性就比较低了。这一块怎么能够营造更好的商业环境,这是我向各位台上的嘉宾请教的问题。

  李小林:这个问题很现实,如果电子招投标能够顺利的推进和发展,必须是各方主体都有利共用的局面,这个招投标才能够共同的发展,如果有一方亏本或者干不下去,这个招投标的模式就不会成立。

  现在大家初步算一算,大家都面临着一个挑战,大家都看不到,每一方主题都在电子化招标采购当中都得到红利的,其实成本都在下降。这里面谈到一个问题,电子招投标制度设计当中制度当中有一个市场化、专业化,最后还有一个就是节约化,节约化提示相对集中的规模。

  没有业务量支撑它最后有可能入不敷出,难以支撑下去。但是市场化的方向我们不允许任何人你去用行政计划的手段计划一个模式,市场竞争的初期肯定有一个过程,你建立这个平台肯定有一定的业务量的支撑。

  但是,经过市场化竞争过程之后,一定能够达到盈利收支基本平衡的。我也提醒大家,电子化也并不是说都有利可图的。

  提问:咱们电子招投标来说在山西建设口搞的不是那么完善,现在在发改委这个口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现在还没有搞,而且推广有难度,但难度在哪呢?

  现在的投标专家和投标单位,这个投标专家对电子成交跟不上,这块协会能不能进行一下宣传或者搞一些培训教育,或者委里面跟协会交流一下,对这些专家进行培训一下。

  李小林:您提的问题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互联网电子招标采购的过程是一个全社会协同的过程,所以,多方面都需要配合,我们有一个协同的环境,包括所有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基础,我们有的交易平台的单位,不要推行电子化了简单化、傻瓜化,其实不是。

  你用了之后才发现,代理机构的人员甚至评标专家适应不了,我还不如用纸质的,这些不适应有很多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业务素质,没有适应电子化的过程,又不愿意主动去学习跟上这个时代工作的要求。

  另外,你这个采购部门电子化了,其他所有的部门没有电子化,你的工程管理部门、合同管理部门、法务部门都不愿意用,这会导致什么呢?

  就是信息的孤岛,这个在操作过程当中必然会存在这样的现状,这不是倒退,这是进步了,这是一个趋势,当然提醒这个问题是什么呢,电子招投标有技术的保障,同时也要有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和对接。

  提问:我们今天一直强调交易平台的市场化,(现在政府的公共部门进去的时候要不要招标)?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按照我们试点城市要求,他们进的时候需要不需要进行公开的招标?

  李小林:没有听懂。

  胡志高: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公共服务平台它的工作是做公共服务的,产地服务或者是信息服务,产地服务随着电子化的推进应该是弱化,信息服务正在增强,而且信息服务应该是招投标的信息服务。

  招投标的信息服务按照三个平台的架构中心应该放在公共服务上,也就是说公共服务交给市场,然后介入这个平台里面来,我的理解是没有门坎的,政府本身不需要为这个交易平台买单,如果买这个交易平台的话,这个交易平台就是自己的,因为政府并没有为BC买单,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

  提问:我讲更多的是交易平台,这个交易平台我要到一个层次。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从技术层面来说,交易平台进入一个层次的时候,面临着每次招标一定要使,这次招标是用A平台,下次招标是B平台,每个平台招标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我们每天面临着招标,招标就会有排他性,可以找三个平台进来,也会面临着这个问题。

  李小林:交易平台本身是开放,也要竞争地这个是肯定的。这个中间我们自己讲招标,选择招标平台也可以鼓励使用招标的方式来选择交易平台,选择交易平台的过程并不等于一锤子买卖,从我们环境制度各方面来讲还是跟不上的。

  某一个交易平台跟某一个城市交易平台对接完了,然后过一段时间就换一个,基于目前的现实条件也不允许。

  当我们自己的数据统一了,既然是切换平台也是很容易的事情,目前还不具备。在互联网没有地域的界限,对交易平台都是在一个点上,你现在招标选择的时候,我们当然还没有建立一套交易平台比较的指标,让你对比选择的时候更容易。

  赵成峰:我今天一直在听。目前我们这个制度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大家认为前景是光明的,路径是清晰的,任务是很紧迫,从发改委的角度,我们首先要坚持的就是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来积极的推动交易平台市场化的发展,这是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就是市场化、专业化的方向。

  第二、我们要有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思维来拓展电子招投标的应用,我们要包容,你看到这个发展的方向,这是一个转变的过程,我们的思维还是比较开放和包容,我们也特别的强调信息化的思维,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用市场化来运作。

  第三、我们要从坚持引导规范基本的原则来加强我们的制度、技术、机制的保障支撑,我们在制度上要营造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一个良好的体制机制,还有我们一个基本的制度保障,让监管部门放心,来督促他们,或者让他们有动力来接受这种互联网+采购招标的方式。

  平庆忠:我自己提两个问题:第一、开会之前领导说过,上午我宣布了一个交易平台试点的名单,会不会有人问这个试点的情况,没有人问的话,我说一句。

  今天上午宣布的是第一批的交易平台试点的名单,今天上午李司长讲的时候说过,试点还是开放的,中午有人问下一批的试点怎么申报,可能协会下一批的试点会组织,请大家关注。

  另外有人问,我第一批报了,一共收到100多份的申请,今天确定的有43家,其他的为什么没有选上,尽管会上没有人问这个问题,我也想把这个问题说明一下,首先我们公开程序,第二、公开的标准,标准明确的一个线,我们把这次选公开的标准说一下。

  央企当时选择的只有一个标准,已经建成并且年交易额100亿以上,这是央企的标准。第三方的标准和代理机构的标准也只有一个,你的平台得到了当地行政监督部门的支持,要一个支持正式的文件,今天宣布的所有都拿到了正式的文件,没有列入的就是因为没有拿到文件的。

  这里什么意思呢?回答刚才提到的问题,就是试点积极的从两方面支持工作,一方面是促进交易中心向第三方开放,同时,也鼓励第三方积极的争取条件获得当地的交易中心的支持。所以说,关于试点的情况我想在里大家解释一下。

  第二个问题,关于检测认证的事情,检测认证的事情大家关心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发布的时间,本来我期望在这次会议上能够发布,今天上午有关的领导也说了,还有一个部分没有签,按理说应该迅速的发布了。

  很多的平台在准备做检测认证的工作,我觉得检测认证原来的一些规范和草稿都拿到了,这个制度跟前一段时间给大家的草稿没有什么变化。第二、关于检测制度,是我们电子招标投标专门建立的检测制度,在去年发布第一版草稿的时候,检测里面的认证我们原来是设想借用ISO20000,我们现在没有这个要求。

  只要通过我们独立的检测认证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关于检测认证的费用,原来认监委有规定,主要根据检测认证的工作量来算的,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费用,是根据检测认证所需要的工作量来算的。最近,新发布了一个文件,检测认证的费用也放开了。

  也就是说,那个规定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然后通过市场调节来进行的,关于费用的事情,大家别总问这个多少钱,这个多少钱,我们都不知道,根据你检测需要的费用每一个项目都不一样。

  提问:关于平台这方面的,我是站在投标企业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的,比如说省这一级使用的是一个平台,然后作为我们地市级又使用另外一个平台,对于我们这些企业尤其是当地的一些企业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它在投标的时候要使用平台的时候就要使用多个,尤其有一些企业跨省运作的话,使用的平台更多了。

  这样的话,用这样的平台以后,这个企业可能要从事或者学习的量要大一点了,这一点咱们怎么考虑的?另外一个,对于咱们这个平台想学习一下,第一、咱们这个平台里面本身现在有的功能了,我们作为一个公共平台交易从事的机构,我们想在这个里面增加一些功能。

  比如说原来系统的发布都是在网络上,后来我考虑受众比较多了,我把这个信息发布到手机上,或者联系到电视台给我发布一些信息,这样把握平台的信息通过电视的网络频道都展示出去,我们使用这个平台可以不用费用了,有一些附加性的功能有没有缴费?

  还有一个问题,我是搞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肯定是咱们数据越集中肯定使用起来越方便,尤其后期的数据挖掘和大数据的整理甚至对数据开发性的工作肯定是方面了,越集中风险越大。

  举个例子某一个公司搞定一个平台后台的人员,然后就可以获得一些它不该得到的信息,这就属于安全性的了,比如说网络安全性的,可能在系统的安全性了,甚至管理的安全性了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集中所带来的风险,这块咱们怎么考虑的?

  李小林:第一个问题你的核心是投标人面对多个交易平台的问题。现在情况来看,我们每一个投标人必须面对每一个招标人,而这个招标人在省、市、县在不停的规定之下,现在的投标人面对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

  然后,它的交易平台仍然也是孤立的,使得我们在投标面对交易平台的时候成本比较高的,工作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希望建立一个信息共享体系来解决你一部分的困惑,把所有交易平台的信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起来,通过统一的标准数据让你减少对接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

  当然,这紧紧依靠电子化这方面是不够的,然后在电子平台上通过数据标准接口的统一减少你的差异,这两个方面共同协同才能够减少投标人到处适应不同的平台带来资金的困难。

  第二、我使用这个平台,我在这个平台上拓展上一些东西,就是个性化。如果你自身的交易平台,你站在哪个交易平台的,你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上来讲,如果说的交易平台是两个,如果你站在公共交易平台上你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富有特色交易平台的特点。

  公共交易平台也要面向市场,跟市场主体一起公平竞争,如果你也面临着市场主体的需要不断的提升你的服务水平和效率,不但的有一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这是公共资源服务平台面临的任务。

  第三个问题是安全性的问题,我们请胡主任回答。

  胡志高:我回答第三个,前面两个问题可以补充,第一个问题主体面临不同交易平台的时候学习成本比较高,每个平台不一样,我们在所做的工作是什么,因为现实情况就是这样的复杂,我们做的工作是一个标准化。

  我们通过标准化之后把人机界面里面,比如说投标流程,购买标书的流程逐步标准化,其实系统不一样的,但是跟市场主体打交道的界面上是一致的。

  第二、作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我们公共平台有两层,底层是基础的,上面是插件,插件是两类,一类是法定的,一类是可选的,可以自行去选择,无论选择哪个我们的做法是一样的,技术我们都是统一的,你不需要去关心的。

  第三个问题就是安全,现在的平均是在云平台去做的,主要是弹性,这个安全是一个中心三个防护,一个中心是安保等级的,是由公安部规定的,那里面有非常详细明确的规定,我们遵守的是,有一些部分是遵守三级,有一些部分遵守的二级,内部数据的存储,内部数据的加工。

  我们使用是三级,将来跟行政监督对接。有一些是面向市场的,比如说招标人投标人在互联网上,在互联网上是二级,我们的系统是分等级的,这个有差异的。

  防护是包括技术方面的、管理方面的,我们讲安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再延伸一点,我们讲依法归开,公开是三种情况,一种是公告,依法必须公开,第二、授权公开。

  对于有一些项目按照规定,你移交给我们,我们要给行政监督部门,不能对监督部门是保密,但是对社会公众是有保密的要求,按照安全的规定,这个我们有一个授权的公开,这些项目你可以授权向社会公开,你也不授权。第三个信息我们是不公开的,还有一个数据的丢失或者恢复。

  在互联网下数据的丢失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也讲到了,我们叫做备份,叫做(两地三中心)在企业内部用的系统不会做安全考虑,顶多我自己做一个光盘或者硬盘备份,我们系统的备份是两地三中心,一个城市两个不同的地方,在两个不同城市之间建立三个一模一样的系统。

  然后系统之间做数据的备份。前一段时间互联网那些案例,有一些东西为什么能够恢复,就是因为有异地的备份中心。

  提问:平总刚才谈到检测认证,我替客户问一个问题,我们是金融科技公司,我们在运行各地的交易中心平台和各代理的平台以及大企业平台,现在有30多个平台了,这30多个平台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是全流程的,从头到尾的。有一些是这一段电子化了,有时候是那块电子化了。

  当咱们检测认证的时候,是不是也可以检测那一段是电子化的进行检测,如果必须把所有的东西做成全流程的做成检测跟实际差距比较大的,有的人就那一段,这块检测认证对这个部分怎么考虑的?

  平庆忠:我借此机会介绍一下检测认证的范围问题,检测认证技术规范的话实际上是规定两类可以通过检测认证的平台,我们叫做L1、L2,也就是等级,就是1级和2级,1级是什么意思?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技术规范当中有两类要求。一类要求应对这个就可以通过了,这是一个全流程的。

  在应对的要求当中又分成两类,就是考虑到个别的系统可能没有做到全流程,但是,有一个最低的要求,这个要求在技术规范中有一个标识,标识是L1,这个L1是应达到要求里面的必备要求,你要看做部分的是不是达到L1的要求,如果达到L1的要求就可以作为第二类通过检测认证,这是最低的一个要求。

  低于这个要求就不是电子化招标系统了,这个问题你应该可以很快就会看到这个技术规范了。

  李小林:互动的环节到此为止。

  主持人:谢谢大家!